玄烨

(1654-1722)清圣祖,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平息三番之乱,统一蒙古,收复台湾,开创了康乾盛世。

清圣祖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满语:ᡥᡳᠣᠸᠠᠨ
ᠶᡝᡳ,穆麟德转写:hiowan yei),爱新觉罗氏,中国清朝第三位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也是首位出生和成长在北京的清朝皇帝,于公元1661年至1722年在位,年号“康熙”,庙号“圣祖”。蒙古语尊号为“恩赫阿木古朗汗”。

玄烨于顺治十一年农历甲午年三月十八巳时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其八岁时,父亲顺治帝驾崩,幼年的玄烨继位,朝政由辅政大臣辅佐。少年时期,康熙帝在智擒权臣鳌拜后,开始亲政。其在位期间,注意缓和阶级矛盾,采取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农业政策,重视农耕,发展经济,改革税收,疏通漕运。同时还对三藩、明郑、噶尔丹等各地反清势力大规模用兵,对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确保黑龙江流域和广大东北地区的控制,实现清朝的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帝努力调节满族与汉、蒙、藏等族的关系,尊崇儒学,开博学鸿儒科笼络汉族士大夫;实行“多伦会盟”安抚蒙古各部,下令编修《理藩院则例》,确定巩固边疆的统治方针;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派兵入藏驱逐入侵西藏的准噶尔汗国。还开海设关,发展内外贸易,重用海外传教士,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此间,使中国社会出现“天下初安,四海承平”相对稳定的局面,为开启百余年的康雍乾盛世奠定基础。

晚年的康熙帝沉浸于前半生的丰功伟业之中,开始倦于政务,标榜仁政致吏治废弛,从而暴露出许多社会问题,而废太子事件造成的夺嫡之争也对清朝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8岁。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通称圣祖仁皇帝(满语:ᡧᡝᠩᡯᡠ
ᡤᠣᠰᡳᠨ
ᡥᡡᠸᠠᠩᡩ᠋ᡳ,穆麟德转写:šengdzu gosin hūwangdi),葬于清东陵中的景陵。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零十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生平经历

幼年继位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玄烨出生于紫禁城景仁宫内,是顺治帝的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其父亲顺治帝在位十八年之中没有册立过皇太子。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六(1661年2月4日)顺治帝早逝,时年仅24岁。两年后,康熙二年(1663年)康熙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亦病逝。

接受汤若望的建议,因年幼的玄烨曾得过天花具有免疫力,也因从天花疾病幸存下来而被获选立为皇太子。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1661年2月5日)玄烨登基时,只有八岁,次年正月(1662年2月)正式宣布新年号为康熙。

因康熙帝尚年幼,顺治帝的遗诏同时指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等四大臣辅政,辅佐康熙帝,因此清朝的政局不受康熙帝实际掌控。

执政时期


康熙帝朝服全身像(青年)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康熙帝发动突袭,捉拿了鳌拜之后,掌握朝政。

先前鳌拜掌权时,钦天监官杨光先勾结鳌拜反对西洋学说,发生历狱案,汤若望被判处死刑。八月,因为杨光先从前依附鳌拜捏词陷害汤若望,康熙帝并趁此时间给汤若望平反以往不明之冤。

康熙年间,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他还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骗,康熙还亲自出京巡视,了解民情吏治。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还有三次东巡、一次西巡,以及数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此举极大的促进了康熙对民情的了解,他还亲自巡视黄河河道,督察河工,并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

康熙是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另一方面,康熙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文治武功取得巨大成绩的康熙帝,群臣一再商议给他上尊号,康熙多次表示“断不受此虚名”,这在历朝帝王中十分罕见。

执政晚年

康熙晚年在内政上相对懈怠无为,曾说“多事不如少事”,“政宽事省”,“凡事不可深究者极多”,不能严禁浮费和规银,宽纵州县火耗和亏空。同时他还标榜仁政,对官吏尽量以宽松待之,导致出现吏治废弛,官场贪污,国库亏空,“大小官员,怠玩成习,徇庇尤甚”,个别地区出现暴动和骚乱,统治秩序奏出了不和谐音符。盛世处于衰微的现象,给继任者雍正帝留下许多隐患。更有甚者指出清朝衰亡,病在康熙。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御史参劾户部堂官希福纳等侵贪户部内仓银64万余两,牵连的官吏多达112人。康熙说“朕反复思之,终夜不寐,若将伊等审问,获罪之人甚多矣”。最后只把希福纳革职,其余官吏则勒限赔款。康熙末年社会矛盾有所激化,有江苏无锡县人刘三因县令李牧残酷成性,聚数百人于山中反抗,后被捕。

不过,康熙晚年为对付准噶尔汗国势力的威胁,乃积极经营西藏,始则派官协助藏务(1709年),继则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派皇十四子胤禵以“抚远大将军”的身份率军入藏,驱逐杀害和硕特汗国可汗拉藏汗之准噶尔兵,平定藏乱(史称“驱准保藏”),留清军镇守,西藏乃正式纳入版图。其后清军甚至一度攻入准噶尔汗国所在的今新疆地区,但因康熙帝去世而撤军。

康熙的皇太子两立两废,彻底暴露出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度的种种弊端,储位之争的时间之长,卷入者之多,波及面之广,以及对皇朝及皇帝本人影响之大,无不超出前代。

去世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皇帝崩逝于清朝顺天府(今北京市)畅春园清溪书屋内,享寿69岁,结束了长达61年的统治。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禵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奉康熙帝遗诏,使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并为康熙帝上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安葬于清景陵。

传位

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立皇后所生的一岁的皇次子胤礽为太子,并亲自抚养。但数十年后由于父子矛盾问题而决定废嫡。废太子后,众皇子觊觎皇位,矛盾更加尖锐,故太子废而复立,但康熙称其旧疾未除,三年后再废太子。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驾崩后皇四子胤禛继位。

目前理由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康熙是希望精明干练的胤禛能大力改革康熙末年的宽纵积弊,而传位于胤禛。还有传说是顾命大臣隆科多和胤禛矫篡遗诏,在十字上加一划、下加一勾,“十”字变成“于”字,故有“传位十四皇子胤祯”窜改为“传位于四皇子胤禛”之传说;但按清宫秘档分析,康熙帝的遗诏是由满、汉、蒙三种语文并列写成,“传位十四皇子胤禵”改为“传位于四皇子胤禛”之传说符合汉字书写逻辑,但却无法符合满文及蒙文书写逻辑,且遗诏全文并未出现“传位于”之类的语句。

然则传位夺嫡之说,或因雍正推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之新政、打击贪腐权贵、重用张廷玉、李卫、田文镜等汉人,而引来失势满人权贵之蓄意诬陷。康熙皇帝岂能将九门提督授予不可信赖之人任之,又岂会不知隆科多与雍正之关系而造成众皇子传位纷争?由此而论,康熙让隆科多任九门提督,正是意欲传位于雍亲王,并加以保护的实证之一。

曾在国立故宫博物院展出的康熙皇帝遗诏上并无“传位于四皇子胤禛”,而是写着:


为政措施

政治


40岁的康熙帝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时常召集小内监在宫中作“布库”之戏,不过在五月十六日(6月14日)鳌拜进见时,突然下令以大不敬之罪,命少年们将其逮捕。大臣商议鳌拜大罪三十条,请求将他灭族,康熙帝念鳌拜曾救过祖父皇太极的功劳,赦其死罪,改为拘禁,但诛杀了鳌拜的很多弟侄亲随及党羽。仅存的另一辅政大臣遏必隆因为长期勾结鳌拜,被削去太师、一等公。康熙帝由此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康熙勤政,坚持每日御临乾清门会见朝臣处理政务,居住在畅春园、热河行宫以及在出巡途中仍听政不惜。黎明时分,部院大臣,起居注官员到位,各部院衙门依次奏事,皇帝与内阁大臣商决裁断。《起居注》中详细记载了康熙皇帝御门听政现场办公的场景内容。康熙帝晚年还通过赵凤诏贪污案来抑制汉官。

经济

康熙帝为了箝制反清复明的活动而打击明郑王朝,初年实行迁界禁海政策,规定沿海居民内迁,片板不准下水。先在闽地实行,后推广至山东至广东沿线。清政府划定三十里至二三百里的濒海范围,设立界碑,乃至修建界墙,强制处在范围内的沿海居民迁移,有敢不迁移的,杀无赦,有敢越界的,也杀无赦。让距离海边三十里至二三百里不等的山东至广东沿海地区成为无人区。此政策所造成的破坏远超过一次大规模战争。

康熙帝打败明郑王朝。拿下台湾之后,康熙开放了海禁,并设立了四个通商口岸(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

1677年,康熙帝开始了整治黄河工程。到1684年,历时七年的整治黄河工程完成。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出现各地丰收,无灾可免的情况。康熙在晚年亦继续减免天下赋税,蠲免全国各地省份的钱粮,免除多处地区的欠赋。多种措施令到各地的农民都能够休养生息,也防止了地方官吏中饱私囊和横征暴敛。

学者姚念慈认为清史研究者往往忽视清代赋税的沉重。通过比较明清赋税,清初全国赋税总额是以明朝万历末期至崇祯时期的横征暴敛为基准的。直至康熙末年清朝的人口土地并未超过明万历时期,然而其赋税收入却较万历初期增加了许多倍。清廷立国的基础,就是过于沉重的高额赋税。康熙朝实行的大量而频繁的蠲免,实质上是变换手法,将竭泽而渔也无法获得的部分宣扬成惠政。

军事


康熙帝戎装像


平定三藩、明郑及反清势力

1673年,因为康熙帝决定削藩,导致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清,其他二藩相继响应,整个天下为之一动。三藩势力一时不可阻挡,清廷失去江南半壁江山。而康熙帝在孝庄太后的支持下,沉着应对,积极调兵遣将,三藩之乱最终在1681年被完全扑灭,而国家遭受了较大的损失,在四川、云南以及江西等地有不少人被杀害。

平定台湾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时宪历五月,康熙采纳了安溪大学士李光地的意见,授明郑降将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时宪历八月丙辰,施琅攻克台湾,郑克塽和刘国轩等上奏归降。

康熙二十二年八月...庚子...戊辰,施琅疏报师入台湾,郑克塽率其属刘国轩等迎降,台湾平。

——清史稿 卷七

发展军备

康熙年间,由于战争连年不绝,平定三藩之乱以及抵御外来侵略的需要大量制造火器,无论是造炮规模、数量、种类,还是火炮的性能和制造技术,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时,清朝所造的大小铜、铁炮达905门之多,而其中半数以上由南怀仁负责设计监造,就品质而言,其“工艺之精湛,造型之美观,炮体之坚固,均为后朝所莫及”。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在对准噶尔部噶尔丹的昭莫多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清朝初年一时间涌现出许多热心武器装备、致力于引进和仿造西方火器的技术专家。如戴梓就是一位在中国最早制造出具有较高射击速度的管形火器专家,这种火器称为“连珠火铳”。戴梓仿铸技术比南怀仁更为高超,亦成功地仿造了冲天炮“南怀仁谓冲天炮出其国,造之一年不成。上命先生造,八日成,上大悦,率群臣亲试之,即封炮为威远将军,镌治法官名,以示不朽。冲天炮,子在母腹,母送子出,从天而下,片片碎裂,锐不可当。后征噶尔靼,以三炮坠其营,遂大捷”。文献记载的“连珠火铳”与故宫所藏的一支康熙年间外国进献的火枪十分相似,然而在因为冲天炮事件中得罪了南怀仁,被诬陷“私通东洋”,康熙将戴梓流放到了盛京(今沈阳)。

乌兰布通之战后,康熙帝更加重视在战争中发挥火器的战斗威力,使火器营成为清军八旗兵的新的战斗编成。清军最早装备火器的是汉军八旗,随着战事频繁,满洲、蒙古八旗亦迅速装备了火器。至康熙二十二年,在每旗专设一营操练鸟枪。康熙三十年始选满洲、蒙古习火器之兵组建火器营。设鸟枪护军、鸟枪马甲和炮甲三种营兵,满洲、蒙古八旗每佐领下设鸟枪护军3人,鸟枪马甲4人,炮甲1人,共7395人。由于西方经典弹道理论在战斗人员中逐渐普及,火器命中率的提高,极大地提高了火力武器的杀伤力。因此,火器在康熙以后不仅成为八旗的主要武器装备,而且清军还产生了更专门的火器营的战斗编成,完全改变了清军以骑射为主的传统作战方式。

文化


1699年康熙帝读书像(45岁)


崇尚儒学

康熙崇尚儒学,尤其是程朱理学。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康熙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

宗教

康熙对于宗教基本上是宽容的,不仅仅是汉传佛教,或者满洲的藏传佛教、萨满教信仰,还褒封道教白云观方丈王常月,并皈依于门下。他甚至也时常听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南怀仁等人讲道。直到他发现圣座试图干预中国政治,并且皇子信仰基督宗教后以此作为争权夺利的工具,遂开始有所抵制天主教,即中国礼仪之争。


.
耶稣会传教士南怀仁


文字狱

文字狱在康熙执政时期尚属个例。康熙晚年利用戴南山(戴名世)的南山案文字狱事件,株连甚多,来抑制汉族士大夫的反叛思想,不过此案最后只斩戴名世一人。

科学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重视自然科学的皇帝,对西方文化也十分感兴趣,自身具有相当高的科学素养,向来华传教士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并颇有著述。例如:曾从南怀仁学习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并且每天听讲。后来又学习西方的测量、天文、物理和医学等知识,并在宫中设置了研究化学和药学的实验室。康熙因南怀仁督造火炮方面的功绩,一直对他优礼有加,而南怀仁等西方传教士也促进了伽利略的弹道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康熙除了学习西方科技之外还会应用实践,其最突出的是用科学方法和西方仪器绘制全国地图。康熙亦会利用巡行和出兵之便,实地测量,吸取经验。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委任耶稣会传教士雷孝思、白晋、社德美及中国学者何国楝、明安图等人走遍各省,运用当时最先进的经纬图法、三角测量法、梯形投影技术等在全国大规模实地测量,并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绘制成《康熙皇舆全览图》,其作被称为在当时世界地理学的最高成就,英国李约瑟亦称之为不但是亚洲当时所有的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的所有欧洲地图都要好、更精确。

康熙还以巡视之便访求民间的有才之士,例如将在数学方面有很大成就的梅毂成调进宫中培养深造。梅毂成亦通过学习西方数学知识,重新令在明朝被废弃的中国古代数学受到重视。

由于康熙帝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最重视科学、最提倡科学和最精通科学的人,故后代有很多评判和标签加在他身上,他被视为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皇帝”,或被视为是“窒塞民智”的“罪魁祸首”。有学者及历史学家认为,清朝中后期国力开始远远落后于西方,跟康熙晚年墨守成规和缺乏创新有关,故他应当为中国科技的落后状况负责任;此外,亦有学者认为,康熙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对当时的科学内容采取又用之又防之的手段,他又担心先进的西方科技一旦传开,将会极大的动摇以骑射起家的满清的统治,另外,康熙亦被批评阻碍了中国火器的发展。

此外,由于传教士们所宣扬的基督宗教教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之有很大的差异和分歧,故西学受当时中国各阶层保守人士竭力反对,清初保守派官员杨光先就强调“宁可使华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国有西洋人”,对传播西学的传教士表示不满。面对士大夫的不满情绪以及罗马教廷对中国文化礼俗的批评,作为中华文化正统的最高代表,康熙特意对理学名臣李光地、熊赐履等说:“汝等知西洋人渐渐作怪乎?将孔夫子亦骂了。予所以好待他者,不过是用其技艺耳。历算之学果然好。你们通是读书人,见外面地方官与知道理者,可俱道朕意。”希望借助他们剖白他为何使用传教士及其底线所在。与批评西学为“奇技淫巧”的守旧派官僚不同,愿意学习和提倡西学的康熙对西学采取较开明的态度。

民族


康熙帝南巡归朝图(局部)


康熙对国家的治理中对“汉学”传统的学习与推崇,从各方面接受并正确执行汉族政策,充分正视和运用“汉家”的传统意识,为开创鼎盛局面打下基础。但是康熙作为“天下之主”,为了维护清朝的根本利益,极力标榜“满汉一体”。但是,受本民族利益的驱使和民族情感的困扰,他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偏徇满洲的境地,在噶礼和张伯行互参案中体现出来。

1690年至1697年多次击败准噶尔部噶尔丹,史称三征噶尔丹。在雅克萨战役,康熙派遣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成功驱逐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收复了雅克萨城(旧称阿尔巴津;现俄罗斯联邦斯科沃罗季诺)和尼布楚城(现俄罗斯联邦涅尔琴斯克)。他在京师东北的热河营建了避暑山庄,将其作为蒙古、西藏、哈萨克等部王公贵族觐见的场所,为清朝大肆的修建皇家园林开辟了先河。

外交

中西交流

亦有史学家指出,康熙会欣赏和重用有才华的传教士,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也被推崇和应用。康熙曾经委派传教士闵明我(英语:Domingo Fernández Navarrete)返回欧洲招募人才,希望增进中西方科技文化交流。而民间与西方传教士能够互相交游,西学在社会中得以自由传播,亦指出分别由康乾皇帝敕辑的丛书《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亦收录了传入中国的西方科学技术。

据传教士张诚(J. F. Gerbillon)的日记记载,康熙为了保护传教士不被其他官员陷害而不准他们在有汉人和蒙古人的衙门里翻译任何科学文献。18世纪康熙末期,因罗马教廷发出禁止中国人教徒祭祖的禁令而引发礼仪之争,促使清廷反制并下令“自今以后,若不遵利玛窦规矩,断不准在中国住,必逐回去”。

康熙帝时期在发生根特木儿事件后,中俄开始正式接触,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以后,两国贸易逐渐繁荣。1715年,俄国东正教北京传道团首次来华,加强了两国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康熙晚年,因为俄商来华人数众多;更重要的是俄方一些行为违背了康熙关于安全、和平的原则,因而使中俄关系形势逆转。

海外贸易

然而有文献记载指出,在清朝康熙年间,原本闭关锁国的中国逐渐向外界开放,并维持着国内、近邻贸易以及欧洲贸易。甚至说“全欧洲的贸易量都无法跟巨大的中国贸易量相比”,并且形容中国的各个省就相当于欧洲的各个王国,它们各自拥有自己丰富且多种多样的特产进行贸易,而且这倾向于联盟保护的形式,在所有的城市里也一样,以至官员们在商业界里都拥有自己的股份/分成,他们当中有部分人会将他们的金钱委托给值得信任的人打理以保证他们的资产在商业往来中取得成果,连平民百姓也可以从商业贸易中得益。同时记载了清朝市集的繁华程度和中外商家的贸易情况,又称中国商人在交易时都很诚实可靠,跟日本、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马尼拉以及欧洲也有贸易来往。当时日本对清朝康熙帝相当崇敬,尊之为“上国圣人”。《全球通史》里亦指出,康熙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急剧膨胀且发展快速,大量的茶叶、丝绸、棉布、瓷器和漆器经广州口岸运往欧洲销售。

评价


避暑山庄康熙帝铜像


《清史稿》:“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又曰:‘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於戏,何其盛欤!”

《啸亭杂录》:“仁皇天资纯厚,遇事优容,每以宽大为政,不事溪刻。”

《全球通史》:“康熙有理由这样自信。他统治的大清帝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就连那些自命不凡的欧洲来访者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他在‘康熙’这一年号下,统治中国60多年,并成为17世纪的伟大人物。同时康熙又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一位精细的管理者,一位渊博的学者。”“康熙曾有过几回巡视,他不但视察公共工程、宽赦囚犯、聆听民间疾苦,而且还亲自审阅那些有志向的举子的科考卷子。一位为此而吃惊的教士写道:‘康熙甚至会召见那些地位低下的劳工和农夫,并以一种友善可亲的态度同他们交谈,这使他深得人心。’也许是因为经常外出巡行,并能亲临下层,康熙学会了识别18个省中的13个省的方言。”

《剑桥中国清代前中期史》:“玄烨是中华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他的统治时间不仅仅是最长的,而且也是最具有活力的,在中华帝国的历史上更是最复杂的。也许同时他是冷酷而且粗心大意的,在判断的时候会犯错误,但是他却拥有敏锐的自我分析能力以及对帝国的使命感,这都标志着他是少有的可以随心所欲的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人!而且被众多历史学家(包括中国,日本和西方的史家)所注意的是,康熙的统治可与俄国的彼得大帝以及法国的路易十四相媲美,而他们三人的共同特点标志着前工业时代,传统君主王权的最高阶段。”“而且,康熙在很多事上,行事果断,对于统治和文化做出了许多有益的事,而他的人品与品格则成为理解导致清朝秩序巩固的众多因素的入口点。”

南怀仁:“(康熙)亲切地接近老百姓,力图让所有人都能看见自己,就像在北京时的惯例一样,他谕令卫兵们不许阻止百姓靠近。所有的百姓,不管男女,都以为他们的皇帝是从天而降的,他们的目光中充满异常的喜悦。为一睹圣容,他们不惜远涉跑来此地,因为,对他们来讲,皇帝亲临此地是从不曾有过的事情。皇帝也非常高兴于臣民们赤诚的感情表露,他尽力撤去一切尊严的夸饰,让百姓们靠近,以此向臣民展示祖先传下来的朴质精神。”

白晋:“具备天下所有人的优点,在全世界的君主中,康熙帝应列为第一等的英主。”“康熙皇帝的孝顺和感恩是如此罕见,他因此获得了举国百姓的尊敬和拥戴。”

金昌业:“以康熙之俭约,守汗宽简之规模,抑商贸以劝农,节财用以爱民,其享五十年太平,宜矣!”

莱布尼茨:“现世皇帝康熙就是这么一个空前伟大的君主。他对欧洲人颇怀好感,但起初还是不敢违法辅政臣僚的意愿,以国家法规形式公开允准基督教在中国自由传播。直到他亲政之后,方才办到这点。事实证明,正是康熙这一雄才大略才使得欧洲的技艺和科学更换地输入中国。仅此而言,我认为康熙帝一个人比他所有的臣僚都更具远见卓识。我之所以视他为英明的伟人,因为他把欧洲的东西与中国的东西结合起来了。”

伏尔泰:“北京的耶稣会教士,由于精通历算而博得康熙皇帝的欢心,以致这位以善良仁慈、行高德美而驰名遐迩的君主,准许他们在中国传教,并公开讲授基督教义。”

马戛尔尼:“时至今日,正如耶稣会的传教士们所讲,康熙皇帝对科技有很浓厚的兴趣,但无论如何他的后世子孙并没有继承他的这一优点,甚至也没有继承他的其他优秀品质与聪明才智;因为现在他们的国家政策与王室的虚荣感正在共同抵触着我们所表现出的优秀杰出方面的一切事物,尽管他们毫不怀疑我们的卓越,但是他们还是没有学习会如何利用这些(先进的科技)。”

曾国藩:“我朝六祖一宗,集大成于康熙。而雍乾以后,英贤辈出,皆若沐圣祖之教,此在愚氓亦似知之。其所以然者,虽大智莫能名也。”“凡前圣所称至德纳行,范无一而不备。上而天象、地舆、历算、音乐、考礼、行师、刑律、农政,下至射御、医药、奇门、王遁,满蒙、西域、外洋之文书字母,殆无一而不通,且无一不创立新法,别启律途。后来高才绝艺,终莫能出其范围。”

梁启超:“清圣祖尤笃嗜,召西士南怀仁等供奉内廷。风声所被,向慕尤众。”“康熙帝是比较有自由思想的人。他早年间兴文字之狱,大抵都是他未亲政之前的事……本身却是廓达大度的人,不独政治上常采宽仁之义,对于学问,亦有宏纳众流气象。试图他《庭训格言》,便可以窥见一斑了。所以康熙朝学者,没有什么顾忌,对于各种问题,可以自由研究。”

吕思勉:“圣祖是个聪明特达的君主。他乐于求学,勤于办事。于天文、地理、律历、算术……学问,多所通晓。又颇能采用西洋的学问。……他能励精图治,确是实在的。……他能俭于用财,也确是真的。所以当三藩平后,国内已无战事,政治亦颇清明,百姓就得以休养生息。”

蔡东藩:“自古藩镇,鲜有不生变者。撤亦反,不撤亦反;与其迟撤而养祸益深,不若早撤而除患较易。清圣祖力主撤藩,正英断有为之主。洎乎仓卒告警,举朝震动,圣祖独从容遣将,

田淼:“康熙作为一代有作为的封建帝王,在政务之余,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研习西方数学和天文学知识,为西方数学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不能不说是非常可贵的。”


高阳:“与唐太宗均是第一流的君主,其个人修养和道德言行也是无可挑剔。论述缺点时,谓其晚年因传位而至吏治渐坏。”

钱宗范:“他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自然科学方面的数学、天文、历法、物理、地理、农学、医学、工程技术;人文方面的经、史、子、集;艺术方面的声律、书法、诗画。他几乎都有所研究。他写出了八九十篇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论著,他亲自审定了多种历史方面的书籍,他还精通多种民族语言。”

邵力子:“康熙本人尽管对西方科技感兴趣,但他却丝毫不打算将这种兴趣向官员和民众推广。对于西洋传来的学问,他似乎只想利用,只知欣赏,而从不注意造就人才,更不注意改变风气。”

杨启樵:“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饬,清朝恐早衰亡。”

轶事典故

刻苦学习

康熙帝幼年继位,立志“为治天下而学”,终身好学不倦,同时勤习骑射,弓马娴熟,体格健壮。其中,刻苦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读书方法对他治国理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康熙从少年时代开始直到晚年,对古代书家作品的学习都不曾间断。《石渠宝笈》和《佩文斋书画谱》著录了较多康熙对古代书迹的题跋。

养生与美食

康熙帝也是一位重视自然科学、精通医道的养生家,相传,八宝豆腐和康熙帝也有渊源。但是康熙晚年多病缠身,还患有高脂血症,这多少与他的饮食失衡有关。

纪年对照

清圣祖康熙元年康熙二年康熙三年康熙四年康熙五年康熙六年康熙七年康熙八年康熙九年康熙十年
西元1662年1663年1664年1665年1666年1667年1668年1669年1670年1671年
干支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
清圣祖康熙11年康熙12年康熙13年康熙14年康熙15年康熙16年康熙17年康熙18年康熙19年康熙20年
西元1672年1673年1674年1675年1676年1677年1678年1679年1680年1681年
干支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
清圣祖康熙21年康熙22年康熙23年康熙24年康熙25年康熙26年康熙27年康熙28年康熙29年康熙30年
西元1682年1683年1684年1685年1686年1687年1688年1689年1690年1691年
干支壬戌癸亥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
清圣祖康熙31年康熙32年康熙33年康熙34年康熙35年康熙36年康熙37年康熙38年康熙39年康熙40年
西元1692年1693年1694年1695年1696年1697年1698年1699年1700年1701年
干支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
清圣祖康熙41年康熙42年康熙43年康熙44年康熙45年康熙46年康熙47年康熙48年康熙49年康熙50年
西元1702年1703年1704年1705年1706年1707年1708年1709年1710年1711年
干支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
清圣祖康熙51年康熙52年康熙53年康熙54年康熙55年康熙56年康熙57年康熙58年康熙59年康熙60年
西元1712年1713年1714年1715年1716年1717年1718年1719年1720年1721年
干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
清圣祖康熙61年








西元1722年








干支壬寅








家族

[隐藏]康熙帝家族
                  高祖父:(追尊)显祖宣皇帝塔克世       曾祖父:(追尊)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           高祖母:(追尊)宣皇后喜塔腊氏       祖父:太宗文皇帝皇太极              外高祖父:叶赫部贝勒杨吉砮       曾祖母:(追尊)孝慈高皇后孟古哲哲           父:世祖章皇帝福临                 外高祖父:科尔沁部福亲王莽古斯       外曾祖父:科尔沁部忠亲王寨桑           祖母:孝庄文皇后本布泰              外曾祖母:忠亲王贤妃           圣祖仁皇帝玄烨                    外高祖父:佟遽       外曾祖父:游击世职忠烈一等公佟养真           外祖父:都统勤襄一等公佟图赖              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外祖母:一品夫人觉罗氏             

兄弟姐妹

兄弟

姓名封号、谥号生母备注
牛钮
庶妃巴氏大哥,早殇
福全裕亲王庶妃董鄂氏二哥

荣亲王端敬皇后董鄂氏四弟,(顺治十四年立为皇太子,未取名,不久即逝)
常宁恭亲王庶妃陈氏五弟
奇绶
庶妃唐氏六弟
隆禧纯亲王庶妃钮氏七弟
永干
庶妃穆克图氏八弟

姊妹

封号、谥号出生年生母备注

(1652~1653),顺治九年三月十五生,顺治十年十月殇。庶妃陈氏皇长女
和硕恭悫长公主(1653~1685)庶妃杨氏皇二女

(1653~1658),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三生,顺治十五年三月殇。庶妃巴氏皇三女

(1654~1661),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生,顺治十八年三月殇。庶妃乌苏氏皇四女

(1654~1660),顺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生,顺治十七年十二月殇。庶妃巴氏皇五女

(1657~1661),顺治十四年十月初六生,顺治十八年二月殇。庶妃那拉氏皇六女

堂姐妹(父亲养女)

封号、谥号出生年生父
和硕和顺公主(1648年-1691年)承泽亲王硕塞女。
和硕柔嘉公主(1652年-1673年)安郡王岳乐女。
固伦端敏公主(1653年-1729年)简亲王济度次女。

后妃

皇后

封号、谥号备注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辅政大臣之首,文忠公索尼孙女,领侍卫内大臣,一等公噶布喇之女,康熙四年与康熙帝大婚,生下两子(嫡长子承祜、嫡次子胤礽),康熙十三年,生皇太子胤礽时,皇后难产驾崩。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辅臣遏必隆之女,鳌拜义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封皇后;康熙十七年二月逝世。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国舅佟国维之女,生母孝康章皇后之侄女,康熙帝之表妹,康熙十七年获赐胤禛为养子,康熙二十年封皇贵妃,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皇八女早夭,康熙二十八年病危封皇后,次日病逝。弟隆科多。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康熙十八年封德嫔,二十年晋德妃,康熙死后尊为皇太后,生三子三女(胤禛、胤禵、胤祚、固伦温宪公主及二佚名皇女)。

皇贵妃

封号、谥号备注
悫惠皇贵妃佟佳氏孝懿仁皇后的妹妹。雍正帝尊为皇考皇贵妃,乾隆帝晋升其徽号和太妃之位为寿祺皇贵太妃。乾隆八年薨,年七十六,谥号为悫惠皇贵妃。
惇怡皇贵妃瓜尔佳氏侍奉康熙时为和妃,雍正帝尊为皇考贵妃,乾隆帝晋升其徽号和太妃之位为温惠皇贵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殇。谥号为惇怡皇贵妃。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一子,胤祥,生二女,下嫁仓津多尔济。雍正帝因胤祥之故,将其生母敏妃追封尊为皇考敬敏皇贵妃,并将已下葬的敏妃金棺从妃园寝起出,祔葬皇考康熙景陵地宫,开了清朝皇贵妃陪葬的先例。虽然敏妃葬入帝陵,经考其祭祀规格仍同于此前妃时之水平。

贵妃

封号、谥号备注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孝昭仁皇后的妹妹,一子,胤䄉,一女,夭折。

封号、谥号备注
平妃赫舍里氏孝诚仁皇后的妹妹,生皇子胤禨。清初重臣王熙称赫舍里氏为贵妃,因此宫中诸人应视赫舍里氏为贵妃身份,但其未正式册封。赫舍里氏死后正式追封仅为妃,原因应是其尚未履行贵妃职责,而且未正式获得贵妃名号。
顺懿密妃王氏初为密嫔,雍正帝尊封为皇考密妃,乾隆帝尊封为皇祖顺懿密太妃。三子,胤禑、胤禄、胤祄,胤祄八岁夭折。
纯裕勤妃陈氏二等侍卫陈希闵之女,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为勤嫔,雍正帝尊封为皇考勤妃,乾隆帝尊封为皇祖纯裕勤太妃。一子,胤礼。
惠妃那拉氏郎中索尔和之女,初为庶妃。康熙十六年八月封为惠嫔,二十年十二月晋惠妃。生二子,承庆、胤禔,胤禩年幼时也由惠妃扶养。
宜妃郭络罗氏满洲正蓝旗人,佐领三官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封宜嫔,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晋封为宜妃。三子,胤祺、胤禟、胤禌。
荣妃马佳氏员外郎盖山之女。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胤祉成人,一女固伦荣宪公主下嫁乌尔衮。
定妃万琉哈氏闺名妞妞,康熙时为定嫔,雍正帝尊为皇考定妃,后来随儿子履亲王胤祹住,轮到自己的生日的时候,还会被迎进宫去祝贺,但再未进尊封,薨时九十七岁。她也是康熙诸妃中最长寿。
宣妃博尔济吉特氏孝庄文皇后亲弟满珠习礼之子科尔沁达尔汉亲王之女,顺治帝悼妃的侄女,孝庄文皇后的侄孙女,无子。
成妃戴佳氏司库卓奇之女,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封为成妃,一子,胤祐。
良妃卫氏闺名双姐,康熙三十九年初封为嫔,一子,胤禩。
慧妃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三等台吉阿郁锡之女,也是清圣祖的远房表姑。

封号、谥号备注
安嫔李氏总兵官刚阿岱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册为安嫔。李氏未葬入妃园寝。
敬嫔王佳氏护军参领华善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册为敬嫔。王佳氏未葬入妃园寝。
端嫔董氏员外郎董达齐女。康熙十年,生皇二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册为端嫔。康熙四十六年仍为端嫔。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奉安。
僖嫔赫舍里氏赉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册为僖嫔。康熙四十一年壬午九月卒。康熙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
通嫔那拉氏监生常素代之女。康熙二十年,生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雍正二年六月,雍正晋尊为皇考通嫔。乾隆九年甲子六月二十三日卒,乾隆十年十月十六日奉安。
襄嫔高氏闺名在仪。高廷秀之女。初为庶妃,康熙四十一年,生皇十九子允禝。康熙四十二年,生皇十九女,皆在三岁早夭。康熙四十五年,生皇二十子简静贝勒允祎。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雍正晋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十二月,乾隆晋尊为皇祖襄嫔。乾隆十一年丙寅六月二十八日卒,七月十六日奉安。
谨嫔色赫图氏员外郎多尔济之女。初为庶妃,康熙五十二年,生皇二十二子恭勤贝勒允祜。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雍正晋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十二月,乾隆晋尊为皇祖谨嫔。乾隆四年己未三月十六日卒,同年九月二十六日奉安。
静嫔石氏石怀玉之女。初为庶妃,康熙五十二年,生皇二十三子镇国公允祁。六十一年十二月,雍正晋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十二月,乾隆晋尊为皇祖静嫔。乾隆二十三年戊寅六月初六日卒,乾隆二十四年三月二十二日奉安。
熙嫔陈氏陈玉卿之女。初为庶妃,康熙五十年,生皇二十一子慎靖郡王允禧。六十一年十二月,雍正晋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十二月,乾隆晋尊为皇祖熙嫔。明年丁巳正月初二日卒,同年四月十二日奉安。
穆嫔陈氏陈岐山之女。初为庶妃,康熙五十五年,生皇二十四子𫍯亲王允秘。六十一年十二月,雍正晋尊为皇考贵人。雍正五年十一月庚午卒,十二月初四日奉安。乾隆元年十二月,乾隆追尊为皇祖穆嫔。

贵人

封号、谥号备注
贵人郭络罗氏宜妃之姐。康熙十八年,生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康熙二十二年,生皇子允䄔。郭络罗氏于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前,即布贵人兆佳氏死前已故,由内务府的奏折可见,郭络罗氏的丧葬礼仪同嫔位。
布贵人兆佳氏布贵人亦称作卜贵人。参领塞克塞赫之女。康熙十三年,生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康熙四十六年已为布常在。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一日亥时卒,兆佳氏的丧葬礼仪同嫔位。
袁贵人袁氏康熙二十八年,生皇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康熙五十八年八月十二日病逝于景山,为袁常在。移送、安放、扫墓诸事依新贵人之例。
伊贵人易氏雍正六年戊申卒。雍正七年八月二十五日卯时,伊贵人葬入妃园寝。
白贵人陈氏陈秀之女。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一日午时,生皇子胤禐,同日胤禐天折。雍正至乾隆三十多年间仍在档案出现。白贵人陈氏与穆嫔实为一人。
贵人纳喇氏那丹珠之女,无所出。
贵人纳喇氏骁骑校昭格之女。《爱新觉罗宗谱》称纳喇氏是万黼、胤禶的生母。
新贵人亦称作辛贵人、忻贵人。康熙四十六年已为新常在。康熙五十五年二月初五日卒。康熙五十八年十二月初九日未时,新贵人葬入妃园寝。
马贵人亦称作玛贵人,康熙五十五年前卒。因来不及制摆马贵人的丧仪,故康熙帝命令取用荣妃之仪仗。康熙五十七年八月十八日午时,马贵人葬入妃园寝。
尹贵人亦称作殷贵人。康熙四十六年已为尹贵人。雍正朝、乾隆朝未受任何晋封。乾隆朝《食肉底账》显示尹贵人下有官女子三人,妈妈里一人,蒙古女子一人,比嫔例还多。尹贵人为蒙古妃嫔,死后有蒙古王公为其穿孝。乾隆四年九月二十六日午时,尹贵人葬入妃园寝。
洛贵人洛贵人亦称作勒贵人。雍正九年正月已为洛常在。乾隆元年正月已晋为洛贵人。乾隆二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巳时,勒贵人葬入妃园寝。
文贵人亦称作温贵人。雍正九年正月已为文常在。乾隆元年正月已晋为文贵人。乾隆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午时,文贵人葬入妃园寝。
蓝贵人蓝贵人作兰贵人。雍正九年正月已为兰常在。乾隆元年正月已晋为兰贵人。乾隆二年五月二十六日去世,按贵人例办理后事。乾隆三年闰九月二十七日午时,蓝贵人葬入妃园寝。
常贵人乾隆十五年五月初五日,常贵人过七十岁生辰。乾隆十九年四月二十一日午时,常贵人葬入妃园寝。
苏贵人康熙四十六年已为苏贵人。未葬入妃园寝。
仙贵人康熙四十六年已为仙贵人。未葬入妃园寝。

庶妃

庶妃泛指未经册封的嫔御,有些嫔御虽未经正式册封,但在宫内被称为嫔,甚至贵妃。如顺懿密妃在奏折内被称为王嫔,平妃赫舍里氏被清初重臣王熙称为贵妃。一些庶妃应能拥有嫔位,甚至妃位的待遇。因为康熙三十六年的《康熙朝满文朱批》显示妃位有六人,而当时正式册封为妃者仅有四人。

封号、谥号备注
庶妃钮祜禄氏员外郎晋宝女。康熙四十七年,生皇二十女,仅活一个月。
庶妃张氏康熙七年十一月,生皇长女。康熙十三年二月,生皇四女。
庶妃王氏康熙三十四年十月,生皇十六女。
庶妃刘氏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生皇十七女。

常在

封号、谥号备注
尹常在雍正三年三月十一日未时,尹常在葬景陵妃园寝,其余不详。
色常在雍正三年三月十一日未时,色常在葬景陵妃园寝,其余不详。
寿常在雍正三年三月十一日未时,寿常在葬景陵妃园寝,其余不详。
常常在雍正十一年九月初七日,常常在葬景陵妃园寝,其余不详。
瑞常在雍正二年六月十七日午时,瑞常在葬景陵妃园寝,其余不详。
徐常在康熙三十六年已为徐常在,并且与二位答应随康熙帝西巡。康熙四十一年十月十四日卒。康熙五十五年十一月时,墓券位置已经定好了。雍正三年三月十一日未时,葬景陵妃园寝。徐氏去世时间与入葬时间相隔颇久,为较罕见的情况。
石常在雍正三年三月十一日未时,葬景陵妃园寝,其余不详。
禄常在禄常在亦称作路常在。雍正三年三月十一日未时,葬景陵妃园寝,其余不详。
牛常在康熙四十六年已为牛常在。未葬景陵妃园寝,其余不详。
查常在康熙四十六年已为查常在。未葬景陵妃园寝,其余不详。
尧常在康熙四十六年已为尧常在。未葬景陵妃园寝,其余不详。
内常在李煦家仆郭臧书的妻姊或妻妹。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康熙帝钦赐内常在之母房屋三十三间。未葬景陵妃园寝,其余不详。

答应

康熙帝有大小答应二百多人为谬误,康熙四十六年时,康熙帝的妃子仅有乾清宫主位十六人,大答应十人。康熙朝的乾清宫主位,即指皇后以下,大答应以上的妃子。因此景阳宫主位应非为康熙帝的后妃,或为以景阳宫为主的附属建筑群内的宫女子,如乾清宫主位实际上居住在东六宫、西六宫。另外,毓庆宫主位应为皇太子的妻妾。

封号、谥号备注
贵答应雍正二年四月十九日午时,贵答应葬景陵妃园寝。
灵答应亦称作令答应。乾隆十一年十月十一日辰时,灵答应葬景陵妃园寝。
春答应乾隆十九年三月十二日午时,春答应葬景陵妃园寝。
晓答应乾隆三十三年十月十二日辰时,晓答应葬景陵妃园寝。
庆答应亦称作琼答应。乾隆五年亡故,五月行初上坟礼、大上坟礼。乾隆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巳时,庆答应葬景陵妃园寝。
秀答应雍正九年正月已为秀答应。雍正十三年三月去世,同年九月初六日巳时,秀答应葬入景陵妃园寝。
治答应亦称作智答应。雍正九年正月已为智答应。约卒于乾隆十六年至乾隆二十一年四月。乾隆十九年四月二十七日卯时,治答应葬景陵妃园寝。
妙答应雍正九年正月已为妙答应。约卒于雍正十年正月至雍正十三年九月。雍正十一年九月初七日未时,妙答应葬景陵妃园寝。
牛答应亦称作纽答应。雍正九年正月已为纽答应。雍正十三年九月闰四月去世,同年九月初六日巳时,牛答应葬景陵妃园寝。
双答应雍正七年四月二十七日卯时,双答应葬景陵妃园寝。
采答应宁寿宫所内答应之一。乾隆七年二月行初上坟礼、大上坟礼,同年巳安葬曹八里屯茔地。
向答应乾隆三十六年,向答应行初上坟礼。乾隆帝的祥答应去世后,安葬在曹八里屯茔地,身后事按“宁寿宫向答应”之例办理。
蒋答应宁寿宫所内答应之一。雍正九年,宁寿宫蒋答应病故。
丰答应宁寿宫所内答应之一。雍正十二年,丰答应行初上坟礼。
瑞答应宁寿宫所内答应之一。雍正十二年,瑞答应行初上坟礼。
袁答应宁寿宫所内答应之一。雍正十年,袁答应安葬曹八里屯茔地。
御答应亦称玉答应,宁寿宫所内答应之一。乾隆元年,玉答应安葬曹八里屯茔地。
玉答应宁寿宫所内答应之一。乾隆五年,玉答应行初上坟礼。

福晋、格格

康熙朝早期,仍以福晋、格格称呼妃嫔。中期之后,妃嫔有正式册封。而格格之号用至康熙朝后期,地位低微。乾隆十九年二月,曹八里屯茔地安葬的格格已有144位,地坛后茔地安葬格格1位,以上共145位。未知当中有多少为康熙帝的格格。

时期称谓简介
早期蒙古格格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康熙八年,与慧妃同时入宫,福晋级格格。
早期格格钮祜禄氏,遏必隆之女。康熙十年六月二十日,与安嫔、敬嫔一同进入宫,福晋级格格。后事无记载。
早期格格纳喇氏,明珠之女。康熙十年,与安嫔、敬嫔一同进入宫,福晋级格格。后事无记载。
早期格格扎斯瑚里氏,副都统瓦尔达之女。康熙十年,与安嫔、敬嫔一同进入宫,福晋级格格。后事无记载。
早期格格佟氏,总兵官佟国玺之女。康熙十年,与安嫔、敬嫔一同进入宫,福晋级格格。蒙古格格出宫之前,佟格格已出宫。
晚期荣格格康熙五十五年十月初五日申时,荣格格薨逝。凡出殡、祭奠、守灵等事,皆照服级十四以上,三十以下之格格例为之。康熙五十五年十一月初三日,内务府奏报忻贵人等人的丧仪折显示荣格格与新贵人非为同一人。
晚期霍格格乾隆元年十一月,宁寿宫霍格格去世。去世后有较简单的初祭礼、大祭礼。霍格格的葬地在曹八里屯。

子女

康熙共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其中只有20个儿子、8个女儿活到成年,即共计55个子女中有27个早夭,几乎一半。康熙诸子初随“承”、“保”、“长”等字、后均随“胤”字。之后雍正帝胤禛即位后为避帝王讳,在其即位时仍活着(即没有早殇)的诸位皇子名中“胤”字改为“允”字。唯怡亲王允祥逝后,雍正帝将其名改回胤祥。

此处按照出生顺序排序。共计35个儿子,其中24个参与排序(即“序齿”、有“皇〇子”称号),20个活到成年。并非所有的儿子都序齿,唯有活到成年的儿子(20个)以及4个因为各种原因而例外的早夭儿子才有(所以允禔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长子),故共有24个排序的儿子。

姓名皇子备注
承瑞早殇2岁殇,未序齿
承祜早殇嫡长子,康熙第一任孝诚仁皇后生(2岁殇,未序齿)。
承庆早殇1岁殇,未序齿
赛音察浑早殇2岁殇,未序齿
允禔皇长子原名保清,直郡王,后降为贝子品级
长华早殇旋殇,未序齿(1日)
允礽皇二子原名保成,嫡次子,孝诚仁皇后生下他时难产崩逝,胤礽即在两岁被康熙立为皇太子,皇太子在位三十八年,经二立二废→(追封)理亲王→谥曰密,是为理密亲王
长生早殇2岁殇,未序齿
万黼早殇早殇,未序齿。生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月十八,生母是通嫔纳喇氏,或说贵人纳喇氏,当时康熙皇帝虚岁二十二。万黼只活了5岁,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月廿九,万黼病死。
允祉皇三子诚郡王,谥曰隐,为诚隐郡王
胤禛皇四子雍亲王→清世宗宪皇帝
胤禶早殇1岁殇,未序齿
允祺皇五子恒亲王,谥曰温,为恒温亲王
胤祚皇六子,早殇6岁殇,无谥号
允祐皇七子淳亲王,谥曰度,为淳度亲王
允禩皇八子廉亲王,后被雍正帝废为庶人
允禟皇九子贝勒品级
允䄉皇十子敦郡王(降)→辅国公→贝子
胤䄔早殇1岁殇,未序齿
胤禌皇十一子,早殇11岁殇,无谥号
允祹皇十二子履亲王,谥曰懿,为履懿亲王
胤祥皇十三子怡亲王,谥曰贤,为怡贤亲王
允禵皇十四子原名胤祯,恂郡王,谥曰勤,为恂勤郡王
胤禨早殇2个月殇,未序齿
允禑皇十五子愉郡王,谥曰恪,为愉恪郡王
允禄皇十六子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后改封庄亲王,谥曰恪,为庄恪亲王
允礼皇十七子果亲王,谥曰毅,为果毅亲王
胤祄皇十八子,早殇8岁殇,无谥号
胤禝皇十九子,早殇3岁殇,无谥号
允祎皇二十子简贝勒,谥曰靖,为简靖贝勒
允禧皇二十一子慎郡王,谥曰靖,为慎靖郡王
允祜皇二十二子恭贝勒,谥曰勤,为恭勤贝勒
允祁皇二十三子郡王品级诚贝勒
允秘皇二十四子𫍯亲王,谥曰恪,为𫍯恪亲王
胤禐早殇旋殇,未序齿

此处按照出生顺序排序。大公主是固伦纯禧公主,因为是养女而不计入内(见后“养女”部分)。另外因为未知原因,没有七公主。共计20个亲生女儿,其中9个称为公主(不计养女大公主),8个活到成年。康熙帝度过幼儿期的女儿在正式册封前,以齿序称某公主。与儿子不同,所有女儿都齿序(即有皇〇女称号),但只有8个活到成年(以及一个例外的皇十六女、十一公主)的女儿称为公主。

出生次序、齿序出生年封号、谥号生母备注
皇长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殇,时年二岁。
庶妃张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殇,时年二岁。
庶妃董氏
皇三女、二公主
固伦荣宪公主庶妃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殇,时年五岁。
庶妃张氏
皇五女、三公主
和硕端静公主贵人兆佳氏
皇六女、四公主
固伦恪靖公主贵人郭络罗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殇。
德妃乌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闰六月殇。
皇贵妃佟佳氏
皇九女、五公主
固伦温宪公主德妃乌雅氏
皇十女、六公主
固伦纯悫公主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殇。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时年十二岁。
德妃乌雅氏
皇十三女、八公主
和硕温恪公主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皇十四女、九公主
和硕悫靖公主贵人袁氏
皇十五女、十公主
和硕敦恪公主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皇十六女、十一公主(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殇,时年十三岁。
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殇,时年三岁。
庶妃刘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殇。
和嫔瓜尔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殇,时年三岁。
襄嫔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殇。
庶妃钮祜禄氏


养女

封号、谥号生父生母经历备注
固伦纯禧公主圣祖弟恭亲王常宁庶福晋晋氏嫁蒙古科尔沁部头等台吉班第大公主、养长女
郡主康熙帝子允礽的第三女嫡福晋瓜尔佳氏嫁土默特达尔汉贝勒阿喇布坦

影视形象

饰演康熙的演员影视作品饰演康熙的演员影视作品
吴桐《七剑下天山》张瑛《十大刺客》
程思俊《鹿鼎记》(1977年版)张国立《康熙微服私访记》(一至四)
李亨《大内群英》井淼《清宫启示录》
《清宫剑影录之大将军年羹尧》
刘家辉《鹿鼎记》(1983年版)尊龙《康熙微服私访记》(五)
刘德华《鹿鼎记》(1984年TVB版)焦晃《雍正王朝》
《李卫当官》
周绍栋《鹿鼎记》(1984年台湾中视版)刘松仁《步步惊心》
尔冬升《天官赐福》陈申生《金镖黄天霸》
温兆伦《鹿鼎记》(1992年版)
《康熙情锁金殿》
汤镇业《宫锁心玉》
《正牌韦小宝》
马浚伟《鹿鼎记》(1998年版)许还山《江山为重》
《宫廷画师郎世宁》
《避暑山庄大传奇》
谭耀文《小宝与康熙》(2000年台湾华视版)雷恪生《少林寺传奇3》
梁奕伦《鹿鼎记》(2000年广播剧版)王绘春《布衣知县梵如花》
陈道明
李楠
陈韦辰(童年)
《康熙王朝》(2001年)邓超
陈韦辰(童年)
《少年康熙》
锺汉良
史磊(童年)
《鹿鼎记》(2008年版)陈国邦《紫禁惊雷》
王勇《鹿鼎记》(2009年话剧版)张智霖《天子屠龙》
夏雨《康朝秘史》刘德凯《皇太子秘史》
孙耀威《怀玉公主》保剑锋《青天衙门》
《青天衙门2》
陈建军
蔺达诺(童年)
《康熙大帝》舒适《雍正皇帝》
陈鸿烈《江湖奇侠传》白彪《满清十三皇朝》
张英才《大刺客》
《吕四娘》
潘志文《九王夺位》
《君临天下》
杜淳《大河颂》
《填四川》
赵文卓《御前四宝》
达式常《神厨》张铁林《满汉全席》
寇振海《跃龙门》刘大刚《书剑恩仇录》(黄海冰主演)
孟飞《雍正 小蝶 年羹尧》吴奇隆《梦回鹿鼎记》
崔浩然、倪齐民《施公奇案》(台湾版)杨丽花《歌仔戏─顺治与康熙》
倪齐民《深宫谍影》许文翘《蒲松龄》
王新《倾城绝恋》岳华《食为奴》
郑少秋《雍正皇帝》(2001年广播剧版)秦俊杰《龙珠传奇》
魏千翔《鹿鼎记》(2014年版)刘恺威《寂寞空庭春欲晚》
王俊东
叶禾(童年)
《大清总督于成龙》(2017年版)张天阳《鹿鼎记》(2020年版)
杨泽霖《十三妹》(1983年)苏可《庄妃轶事》
王珏《康熙大闹五台山》张立威《一代皇后大玉儿》
顾冠忠《康熙艳谈》王光辉《康熙遗妃五台山》
李德旗《刺虎》邬朋达《孝庄秘史》
宋昊林《施琅大将军》袁弘《天下无双》
吕行《烟花三月》
《新九品芝麻官》
贾致罡《廉吏于成龙》
简远信《怪侠欧阳德》敖翔《公主出山》
李子雄《新施公案》巴雅尔马格奈《阿努可敦》
赵文瑄《宫锁沉香》秦沛《郑板桥》
杨德民
戚辰煊
《大玉儿传奇》赵滨《花落宫廷错流年》
朱宏嘉《一代名相陈廷敬》王龙华《少帝康熙》
刘钧《梦回大清》罗晋《天下长河》

注释

  1. ^ 入关之后的第2位。如果将努尔哈赤视作首位,则为第4位。

  2. ^ 《清史稿》对于顺治逝日记载有矛盾,世祖本纪二记为正月丁巳(初七),而圣祖本纪为正月丙辰(初六)。

  3. ^ 据耶稣会传教士白晋神父记载,鳌拜让康熙看了自己,在战场上为了救皇太极所留下的伤痕,得以免死。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