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

(1162-1227)元太祖,蒙古征服者,建立远跨欧亚的大帝国。

成吉思汗(蒙古语:ᠴᠢᠩᠭᠢᠰ
ᠬᠠᠭᠠᠨ,鲍培转写:Činggis qaγan,八思巴文:ꡆꡞꡃ ꡂꡞꡛ
ꡢꡖꡋ,秘史记音:成吉思·合罕,西里尔字母:Чингис хаан,国际音标:[tʃiŋɡɪs xaːŋ] ();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即元太祖,又称成吉思皇帝、成吉思可汗、索多博克达青吉斯汗。名铁木真(蒙古语:ᠲᠡᠮᠦᠵᠢᠨ,鲍培转写:Temüǰin,秘史记音:帖木真,西里尔字母:Тэмүжин),清代官译为特穆津。也有其他译法忒没真,意为“铁一般坚强的人”。孛儿只斤氏(蒙古语:ᠪᠣᠷᠵᠢᠭᠢᠨ,鲍培转写:Borǰigin,西里尔字母:Боржигин),尼伦蒙古乞颜部人。为13世纪初(南宋后期)蒙古民族领袖,是大蒙古国首任大汗,中国历史(包括元朝)乃至世界历史中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帝王、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统帅之一。成吉思汗奠定其后世进行“西征”的政策基础,其开创的蒙古帝国称霸欧亚,为欧洲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吉思汗是为元朝建立者元世祖忽必烈的祖父。1206年春天-1227年8月25日在位,在位22年。

元太祖元年(1206年),他登基时被诸王和群臣上蒙语尊号成吉思合罕。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至大二年十二月六日(1310年1月7日),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变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蒙古国国家宫的成吉思汗像

在他众子中,最为著名的四位分别是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成吉思汗分封了术赤和察合台为国主,钦定窝阔台为继承人。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拖雷自动退出继承人的选拔,担任监国两年后,元太宗元年(1229年),拖雷和宗王们一起拥戴自己的三哥窝阔台登基。于元太宗四年(1232年)九月,在消灭金朝军队精锐主力后,拖雷去世。元太宗六年正月初十日(1234年2月9日),蒙古帝国灭金朝,为将来忽必烈挥军南下攻打南宋统一中原打下基础。

成吉思汗及其后代率领蒙古军队征战欧亚国度常以屠城和劫掠而闻名,并被许多人视为种族灭绝的统治者。

去世

病逝行营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前夕,大蒙古国与金朝、南宋、大理国和吐蕃形势图。是年,蒙古灭西夏,大蒙古国与金朝的东部边界基本以黄河为界,金朝领土基本只剩河南和陕西

元太祖二十二年七月十二日(1227年8月25日),在蒙古军围困西夏首都时,成吉思汗病逝于今宁夏南部六盘山(一说灵州),享寿六十五岁。其死因至今众说纷纭,《元史》记载:“(元太祖二十二年)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

成吉思汗去世前向儿子们交代了灭金的计划:“假道宋境,包抄汴京。”后来窝阔台和拖雷灭金朝,采用的就是成吉思汗的这个战略。

经过木华黎和他的儿子孛鲁十年的战争,到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前夕,蒙古军队基本占领金朝黄河以北的所有领土,金朝的领土仅局限于河南、陕西等地(当时的黄河取道江苏北部的淮河入海)。

此前西夏末代皇帝李𪾢已经答应投降,成吉思汗去世后,蒙古军密不发丧,李𪾢开城投降后,前去参见成吉思汗,诸将托言成吉思汗有疾,不让他参见。在成吉思汗去世三天后,1227年8月28日,诸将遵照成吉思汗遗命将西夏末帝杀死,西夏灭亡。蒙古军将领察罕努力使西夏首都中兴府(今宁夏银川)避免了屠城的命运,入城安抚城内军民,城内的军民得以保全。

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的遗体被葬在不儿罕山接近斡难河源头的地方,这是他生前指定的墓地。《元史》则记载他和历代元朝皇帝都葬于起辇谷。起辇谷的具体位置不详。在今日蒙古国肯特省的不儿罕山间有一片被称为“大禁忌”的土地,为达尔扈特人世代守护,相传是成吉思汗的墓地所在。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鄂尔多斯高原上,有一座蒙古包式建筑宫殿,为成吉思汗的衣冠冢,经过多次迁移后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县的塔尔寺迁回故地伊金霍洛旗,北距包头市185公里。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一、五月十五、八月十二和十月初三,为一年四次的大祭。

死因诸说

《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坠马跌伤。而罗马天主教教廷使节约翰·普兰诺·加宾尼在《被我们称为鞑靼的蒙古人的历史》称成吉思汗可能是被雷电击中身亡。

有传言认为成吉思汗可能是遭三子窝阔台毒杀,原因是当时大汗打算传位给窝阔台,但突然改变主意,欲传位给四子拖雷,窝阔台为保汗位,所以毒杀其父。《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关于成吉思汗之死的论述与诸多的死亡故事相反,认为成吉思汗在游牧帐篷中去世,与他在游牧帐篷中的出生情形相似,这说明他在保存其本民族传统生活方式方面非常成功;然而,他保持其自身生活方式的过程中,却改变了人类社会。他在故土安葬,没有一座陵墓,没有一座寺庙,甚至没有一块用来标示其长眠之地的小墓碑。按照蒙古人的信仰,遗体应该在静穆中离去,并不需要纪念碑,因为灵魂已经不在那里了;灵魂继续活在精神之旗中。但他的精神之旗在1937年从蒙古中部的黑尚赫山下月亮河畔的寺庙里消失了。虔诚的喇嘛们护卫几个世纪的圣物,在由当时斯大林的追随者霍尔洛·乔巴山开展的遏制蒙古文化与宗教的运动中,永远地消失了。

还有一种演义:成吉思汗临幸被俘的西夏皇后时于床第之间受伤而亡。此说来源于成书于十七世纪末的《蒙古源流》。该书卷四写道:成吉思汗讨伐唐古特部(西夏)时,由于有人举报“汗之弟哈萨尔会饮之际曽握和兰哈屯之手”等事拘捕了哈萨尔(实际哈萨尔在成吉思汗西征前已亡故)。但在和唐古特交战之时,有唐古特女巫做法术使蒙军受挫,成吉思汗乃遣哈萨尔射杀女巫。西夏的“锡都尔固汗遂变为蛇,(成吉思)汗即变为鸟中之王大鹏,(锡都尔固汗)又变为虎,(成吉思)汗即变为兽中之王狮子,(锡都尔固汗)又变为童子,(成吉思)汗即变为玉皇上帝。锡都尔固汗势穷被擒。”在戏剧般地杀死锡都尔固汗后,成吉思汗“取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并占据密纳克唐古特人众”。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自称受战火蒙尘,艳不如初,故请到河中沐浴。得到允许后,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于沐浴时悄悄写下遗书。沐浴后斡哈屯容颜“果为增胜”。"是夜就寝,(成吉思)汗体受伤,因致不爽。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乘便逃出,投哈喇江而死"。这一荒诞的演义般的版本在较早成书的《蒙古黄金史》中,仅记载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于河中沐浴时,写下遗书后投水身亡。其他史料中,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事迹均不见记载。成吉思汗后宫中来自西夏的仅见察合公主,由于来自西夏,故又称“夏公主”,驻第三斡耳朵。乃夏襄宗之女,于成吉思汗第一次征西夏时和亲入蒙古。丘处机西游,路过漠北“窝里朵”(斡耳朵)时,“汉(岐国公主)、夏公主(察合公主)皆送寒具等食,黍米斗白金十两”(《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二》)。其余事迹不详。

尊谥庙号

至元二年十月十四日(1265年11月23日),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

至元三年十月十八日(1266年11月16日),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

至大二年十二月六日(1310年1月7日),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变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太祖皇帝加上尊谥册文》,内容如下:

维至大二年、岁次己酉、某月、某日,孝曾孙嗣皇帝臣某,谨再拜稽首言:

伏以恢皇纲,廓帝纮,建万世无疆之业;铺宏休,扬伟绩,遵累朝已定之规。式当继统之元,盍有称天之诔。孝弗忘于率履,制庸谨于加崇。钦惟太祖圣武皇帝陛下,渊量圣姿,睿谋雄断,沛仁恩而济屯厄,振羁策以驭豪英。惟解衣推食于初年,见君国子民之大略。玄符颛握,诸部悉平;黄钺载麾,百城随下。裔土兼收于夏孽,余波克殄于金源。荡荡乎无能名迹,远追于汤武;灏灏尔其为训道,允协于唐虞。根深峻岳而维者四焉,囊括殊封而统之一也。

肆予小子,承此丕基。两袛见于太宫,恒僾临于端扆。祚垂鸿兮锡裕,尚期昭报之申;牒镂玉以增辉,敢缓弥文之举。谨遣某官某,奉玉册玉宝,加上尊谥曰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庙号太祖。

伏惟威灵昭假,景贶潜臻,阐绎吾元,与天并久。

称号来源

“成吉思汗”是铁木真于1206年获得的称号。“成吉思”的含义不明确,一种说法由“成”(蒙古语:ᠴᠢᠩ,鲍培转写:čing,西里尔字母:чин,意思是“强”)派生而来。另一种说法是来自海洋一词,代表他像海洋一样伟大(蒙古语:ᠲᠡᠩᠭᠢᠰ,鲍培转写:tenggis,西里尔字母:тэнгэс)。“汗”原本写作ᠬᠠᠨ(鲍培转写:qan,《蒙古秘史》记音:罕,西里尔写法:хан),直到13世纪末后人才更改为来自突厥语的ᠬᠠᠭᠠᠨ(鲍培转写:qaγan,《蒙古秘史》记音:合罕,西里尔写法хаан,意译:皇帝)。

皇帝和大汗的双重称呼

大蒙古国时期

“成吉思汗”源于蒙古语。“成吉思”为蒙古语:ᠴᠢᠩᠭᠢᠰ,鲍培转写:Činggis,西里尔字母:Чингис的汉语译音。“汗”是蒙古语ᠬᠠᠨ(鲍培转写:qan,《蒙古秘史》汉字记音:罕,西里尔拼写:хан)的汉语译音,其后经突厥语又转译为汉字“合罕”(蒙古语:ᠬᠠᠭᠠᠨ,鲍培转写:qaγan,西里尔字母:хаан),原义为“父主”;大部落首领多用此称号。

现存的13世纪和14世纪期的众多史料以及考古文物和摩崖石刻证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后,可能已经拥有皇帝和大汗的双重身份。生活在草原地区的蒙古等民族用蒙古语称呼铁木真为“大汗”、“成吉思汗”;生活在西北地区的突厥和其他民族用突厥语或其他语言称铁木真为“汗”或者“可汗”;生活在漠南汉地和东北地区的契丹人、女真人、党项人等民族,在13世纪前期的时候,历经辽朝、金朝、西夏等汉化政权,大部分已经汉化,通用汉语汉字,多称铁木真为“皇帝”;而生活在漠南汉地和东北地区的汉族人则直接使用“成吉思皇帝”一词。大量历史记载资料证明,1215年成吉思汗在攻取包括金中都在内的整个幽云十六州之后,其在长城以南汉地的统治保留了一些辽、金等朝的旧俗,并且在这些区域的官方文件,直接应用了“皇帝”的尊号来指代历任大蒙古国大汗。例如:

元朝时期

然而大蒙古国时期(1206-1260)的“皇帝”,和后来元朝的“皇帝”称号有本质的不同;前者是对“蒙古大汗”的汉式翻译,而后者则是按照中原文明的传统开立的新王朝君主,其“皇帝”称号上承秦汉隋唐宋等中国朝代。在1259年蒙哥汗去世后,忽必烈认为自己是大蒙古国汗位的正式继承者,自立为大汗,称“大蒙古国皇帝”,并于1263年将大蒙古国的历代大汗一并列入了自己新落成的太庙中;至元三年(1266年)忽必烈给日本的国书中,国书开头自称“大蒙古国皇帝”,在后面的内容中,自称为“朕”,此时距离他1271年正式立国号“大元”,还有五年时间。由于最终忽必烈没能获得蒙古各部贵族认可为新一任大汗,其于1271年按照中原文明的传统,建国号“大元”,因而元朝以后官方正史一直依照庙号将成吉思汗称作“太祖”。此时的大元皇帝,与之前大蒙古国时期被称作“皇帝”的蒙古大汗有本质区别——蒙古帝国分裂,标志着忽必烈没能正式继承“大蒙古国”大汗之位;元朝,则是其新开创的王朝。元成宗时期,经过与蒙古四大汗国协商,元朝皇帝作为整个蒙古帝国共主的身份获得四大汗国承认,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高统治者称号的“皇帝”称号和作为“大蒙古国”最高统治者称号的“大汗”称号,同时集合在了后代的元朝皇帝的身上。不过这种承认是名义上的,而四大汗国继续各自为政,并不受元朝实际管辖。

中西方古代历史记载的差异

整个元朝时期乃至后世王朝,官修历史一直保持了元朝的传统,将大蒙古国时期与元朝时期的统治一并而论,不作区分,统一将君主称为“皇帝”。《元史》中的<太祖本纪>记载铁木真于1206年建大蒙古国时,称其“即皇帝位于斡难河之源,诸王群臣共尊其为成吉思皇帝”。元惠宗至正五年(1345年)十一月修成的法律《至正条格》中,称铁木真为“成吉思皇帝”,将他下的命令称为“圣旨”。明初官修《元史》,书中出现过“成吉思皇帝”一词多次,从未出现过“成吉思汗”一词。1252年成书的《元朝秘史》(《蒙古秘史》),蒙文音译作“成吉思合罕”,旁注释为“太祖皇帝”。直到近代中国,《新元史》中出现了“成吉思合罕”、“成吉思可汗”等词语,原因是《新元史》完成于民初(1920年),而《史集》、《世界征服者史》等西方的史书在清朝末年传入中国,《新元史》作者柯劭忞也深受其影响。

然而对于中国以外的地区,则仍将“大蒙古国”的君主称谓记作“大汗”。关于“成吉思汗”的记载见于拉施特《史集》、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等中亚史籍,这两位作者均为蒙古帝国时期伊儿汗国(位于西亚)史学家,与元朝《元史》等史书基本处于同一时代,其书可为依据。四大汗国治下以的西亚国家以及欧洲公国仅知“成吉思汗”,同一时期的中国仅知“成吉思皇帝”,可见“成吉思皇帝”一词是针对古代汉字文化圈地区特设的翻译用词;由于西亚及欧洲文字皆为表音文字,其记载最能说明,大蒙古国君主的官方称谓仍为蒙古语的“大汗”(合罕),而非只作为翻译词的汉语称谓“皇帝”。

麾下大将

以上四杰、四犬、与二勇在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时被封为十大功臣。

家庭

父母

兄弟姐妹

成吉思汗陵

妻妾

成吉思汗一共有后妃40多人,分居在四个斡儿朵(原意为毡帐,后来指宫室)中,由于蒙古人后宫只有皇后与妃两个位份,因此称皇后的人相当多,以其正宫皇后孛儿帖地位最高,也只有孛儿帖的儿子有继承汗位的资格。

成吉思汗陵前的牌坊

子女

据《元史》宗室世系表记载,成吉思汗有六个儿子,按出生顺序为

其他没在《元史》宗室世系表记载儿子:

有史载的成吉思汗女儿:

相关史料

成吉思汗一日问那颜不儿古赤,人生何者最乐。答曰:“春日骑骏马,拳鹰鹘出猎,见其搏取猎物,斯为最乐。”汗以此问历询不儿古勒等诸将,诸将所答与不儿古赤同。汗曰:“不然。人生最大之乐,即在胜敌、逐敌、夺其所有,见其最亲之人以泪洗面,乘其马,纳其妻女也。”

评价

横联:世界巨人
上联:蒙汉两大民族更亲密地团结起来
下联:继承成吉思汗精神坚持抗战到底

灵堂前面搭建一座牌楼,悬挂“恭迎成吉思汗灵柩”匾额。代表们将灵柩迎入灵堂后,举行祭典。中共中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敬献了花圈。由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曹力如代表党政军民学各界恭读祭文:维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六月二十一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代表谢觉哉、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代表滕代远、陕甘宁边区政府代表高自立,率延安党政军民学各界,谨以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圣武皇帝成吉思汗之灵曰:

日寇逞兵,为祸中国,不分蒙汉,如出一辙。
嚣然反共,实则残良,汉蒙各族,皆眼中钉。
乃有奸人,蠢然附敌,汉有汉奸,蒙有蒙贼。
驱除败类,整我阵容,抗战到底,大义是宏。
顽固分子,准投降派,摩擦愈凶,敌愈称快。
巩固团结,唯一方针,有破坏者,群起而攻。
元朝太祖,世界英杰,今日郊迎,河山聚色。
而今而后,五族一家,真正团结,唯敌是挝。
平等自由,共同目的,道路虽艰,在乎努力。
艰苦奋斗,共产党人,煌煌纲领,救国救民。
祖武克绳,当仁不让,太旱盼霓,国人之望。
清凉岳岳,延水汤汤,此物此志,寄在酒浆。
尚飨!

毛泽东题词:团结抗战
朱德题词:中华民族英雄

繄我中华,五族为家,自昔汉唐盛世,文德所被,盖已统乎西域极于流沙,洎夫大汗崛起,武功熠耀,马嘶弓振,风拨云拏,纵横带甲,驰骤欧亚,奄有万邦,混一书车,其天纵神武之所肇造,虽历稽往古九有之英杰而莫之能加,比者虾夷小丑,虺毒包藏,兴戎问鼎,豕突倡狂,致我先哲之灵寝乍宁处而不遑,中正忝领全民,挞伐斯张,一心一德,慷慨腾骧,前仆后兴,誓殄强梁,请听亿万铁马金戈之凯奏,终将相复于伊金霍洛之故乡,缅威灵之赫赫兮天苍苍,抚大漠之荡荡兮风泱泱,修精诚以感通兮兴隆在望,万马胙而陈体浆兮神其来尝。尚飨。

纪年

根据《元史·太祖本纪》整理。

元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九年十年
公元1206年1207年1208年1209年1210年1211年1212年1213年1214年1215年
干支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
元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十六年十七年十八年十九年二十年
公元1216年1217年1218年1219年1220年1221年1222年1223年1224年1225年
干支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
元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二十一年二十二年







公元1226年1227年







干支丙戌丁亥







后世纪念

影视形象

电影

电视剧

流行文化

电玩

金庸小说中的成吉思汗

在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的事迹与史实相差不多,只是在攻打花剌子模都城撒马尔罕的战役上,绝大部分功劳都由习得过《武穆遗书》的男主角郭靖尽占(其中也受到过女主角黄蓉暗中指点)。故事中的成吉思汗对郭靖甚为器重,更深爱其为人,即便最终理念不合而处于对立,成吉思汗心情上仍视其为己出,甚至在自己驾崩前仍要求见郭靖最后一面。在小说的结尾,他们甚至辩论何谓“英雄”,致铁木真到死不断自问这个疑问。郭靖在成吉思汗驾崩后离开蒙古回到中原,与黄蓉成亲并定居桃花岛十余载,直至蒙古正式侵南宋时才举家迁至襄阳城御敌,成为成吉思汗的后裔之大敌。

成吉思汗在本故事中还有一个由作者金庸虚构出来的女儿华筝(不过是以史实人物火臣别吉为原型),曾想将其许配给郭靖,于是封郭靖为“金刀驸马”,但最后因各种原因导致郭靖与蒙古决裂并逃回中原,华筝并自行取消与郭靖的婚约。

注释

  1. ^ 据两《元史》的记载,则说是埋葬在斡难河、克鲁伦河、土兀剌河三河之源的不儿罕山起辇谷,但起辇谷是个不确定的名词,所以两《元史》所载的埋葬地点依然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 ^ 1998年一块“圣旨金牌”发现于河北廊坊,正面刻双钩汉字:“天赐成吉思皇帝圣旨疾。”和南宋赵珙《蒙鞑备录》所记载的素金牌上汉文完全相同。“圣旨牌”为皇帝的象征,代表皇帝,一般与圣旨同行,见牌如见皇帝,是圣旨真实的权威证明。朝廷颁发各种诏敕,包括调发军旅,都是圣旨与“圣旨牌”一起下达的。此圣旨牌的发现,说明铁木真在世时,已称“成吉思皇帝”,这是值得重视的事实。这也和《元史·太祖本纪》记载的“即皇帝位于斡难河之源,诸王群臣共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相符。

  3. ^ 民国以前的汉文蒙古史料中除屠寄《蒙兀儿史记》外都以成吉思可汗及成吉思皇帝称呼,《新元史·本纪》成吉思汗称呼为民国自西方翻译而来。明代《元朝秘史》汉文版翻译为成吉思皇帝,《蒙古秘史》现代翻译的汉文版音译为成吉思汗。

  4. ^ 毛泽东举例只是为了强调“一些老粗能办大事”,并不是说成吉思汗和刘邦真的不识字,也不是说刘邦只认识几个字。事实上,成吉思汗,刘邦,朱元璋三人原本可能仅能粗通文字,但当他们身为帝王时,他们的文化水平已经达到批阅奏折和签署命令的程度,甚至能为唱和文章。刘邦和朱元璋的文化水平不必细谈,相关史书记载很多,至于成吉思汗,元初名臣耶律楚材在《玄风庆会录》一书中提到成吉思汗是可以亲自阅览文件的。

留言评论